包裝行業如何把握“新基建”機遇?
9月23日,人民日報與華為聯合主辦了“新基建 新經濟”高峰論壇,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魯勇在會上提出:“新基建,實干是關鍵。”
“新基建”無疑成為了貫穿2020年的熱詞之一。
什么是“新基建”?
“新基建”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根據央視報道,其涵蓋了5G基站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涉及了七大領域及諸多產業鏈。
為什么叫“新基建”?因為新基建是傳統基建的“后浪”,與傳統基建,俗稱“鐵公基”有較大的區別。 “鐵公基”主要針對的是鐵路、公路、軌道交通等基建和公共設施。“鐵公基”作為傳統基建更像是托底的作用,穩定國內的經濟發展。如果從國家科技、經濟長期快速發展來看,新基建才是發力的重點,是未來十年我國競爭力的內生動力,更符合“科技興國”的概念。
新基建謀篇布局已久,本次大力推出,正如2008年應對金融危機國家推出“4萬億”那樣,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抵抗疫情沖擊和經濟減速帶來的影響。疫情爆發帶來在線化消費業態、數字化商業模式以及集成化公共服務體系等需求,倒逼5G、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云計算等數字新基建加快發展。對于消費者而言,疫情使得線上零售、電商、網絡視頻、在線教學、線上問診等新產品和新消費業態應運而生。對于企業而言,疫情不僅推動大規模的遠程辦公、視頻會議等工作方式應用,倒逼企業生產自動化、智能化技術升級,用戶的消費需求變化也會倒逼企業應用新型技術提供創新供給方式,實現數字化運營、數字化銷售、數字化服務。對于政府而言,疫情之下暴露出的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社會治理以及應急處理能力等短板問題,需要借助信息技術進行數字化改造和能力提升。
如何把握“新基建”機遇?
企業作為大基礎,在新一輪改造有兩個重點,一個就是數字化,一個就是綠色低碳。那么作為企業,如何把握“新基建”機遇?
第一,抓緊進行產業互聯網、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引進、研發或對外合作,進行業務升級,推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出更多創新產品和體驗。
第二,加強與數字科技公司合作,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和風險防控能力。借助數字技術優勢、海量數據和天然場景,找到合理、高效的企業經營及風險規避方法,突破線下業務局限,打開線上交易新生態,實現轉型發展,避免在新基建發展的潮流中掉隊。
包裝行業發展歷史悠久,也屬于我國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之一,在數字化經濟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產業互聯網已經成為包裝行業不可阻擋的轉型趨勢,乘著“新基建”的潮水,包裝行業在不遠的未來定會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產業互聯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