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常州檢驗檢疫局危險貨物與包裝檢測技術中心對企業送檢的一批盛裝危險品的鋼桶進行跌落試驗時,出現了2個樣品桶底脫落的現象。據了解,今年以來,該局已連續3次檢出桶底脫落樣品。
經過對比分析,檢測人員發現:這幾批樣品都把用于制作桶蓋的熱軋鋼板用來制作桶底,而按照要求制作桶底的鋼板必須使用冷軋鋼板,這樣即使生產工藝水平再高,桶身與桶底連接處一受到撞擊就極易開裂。而這種隱性缺陷在工廠的自檢過程中是無法檢測出來的,如果使用這樣的開口鋼桶來盛裝化學危險品,在運輸、裝卸過程中極易出現滲漏現象,對生命和財產造成的損失不堪設想。該中心對此類閉口鋼桶包裝果斷地出具了不合格報告,逐一向他們講述了此事的嚴重性,并要求其全部返工整改,避免了此類不合格包裝流入市場。同時,常州局工作人員將情況反饋到企業,這類企業對生產過程中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懊悔不已,同時承認因為工廠業務量大,人手不夠,工人往往疲于應付,生產過程中拿錯材料造成出現上述質量問題。
據了解,近幾年,隨著我國化學危險品出口業務量不斷增加,危險品包裝生產企業的產量和生產規模也隨之迅速擴大,然而此類事件在包裝企業剛剛成立投產時是極少出現的,為什么企業規模發展壯大了,發生的錯誤卻越來越低級呢?分析一下主要由以下兩種因素造成的:
一是質量安全意識淡薄。危險品包裝生產企業剛剛起步發展時都十分的小心謹慎,對產品的質量控制要求嚴格,然而企業在小心翼翼度過的幾年中未發生過質量安全事故,便放松了警惕,安全意識逐漸淡薄。因此,提高危險品包裝的質量,必須首先提高有關人員的質量安全意識,這是推進技術上改進與提高的根源。
二是管理水平停滯不前。這幾年包裝企業發展極為迅速,小型企業短短幾年發展成大型企業,部分企業注重產量與規模的提高,卻忽略了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忽視對員工的定期培訓,生產工藝長年得不到提高和創新。這些因素最終造成企業生產與管理的脫節。因此,企業的管理水平必須跟上規模發展的步伐,追求產量的同時一定要保證質量。